近日,腾势股东方比亚迪的一则公告,将腾势推上了舆论风口。

除了“续命”、“输血”、“亏损严重”等刺眼的标题,很难看到有价值的内容。查阅比亚迪于5月28日晚间发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参股公司增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不难发现,关于该公告的核心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比亚迪与戴姆勒分别对腾势增资4亿元,增资后腾势的注册资本增加至41亿元,股东双方持有的股权比例保持不变,仍各为50%。
二是,此次股东双方的增资主要用于日常营运所需的人员支出、市场广告费用、支付供应商货款、银行本金偿还及利息支出、整车采购车款、电池的升级及测试、服务网络的建设等。
关于第一点,外界关注的焦点始终是腾势连年的亏损、戴姆勒与比亚迪的连续增资。其实很多人的担心也能理解,毕竟一个需要连续注资的企业,似乎看起来并不好过,但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之后,你就会发现事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

数据显示,2017 年仅新能源汽车领域发生投资事件就有 63 起,涉及总金额达 430.18 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达6.83亿元。相信很多人也听过蔚来创始人李斌的观点,“一个新创的公司没有融到200亿人民币的能力,可能比较难开始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科技含量、产业链、安全性、批量生产、行业发展变化等特性,使得汽车行业的难度处于整个制造业的顶端。“造车”不可能一蹴而就,汽车行业需要持续性的高投入的特点,也注定了盈利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即使高达百亿元的投入,也未必能收获满意的结局,行业中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每一位新入局者都应该有足够的敬畏之心。
现阶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政策方向更加明确,引导力度仍然不小,传统汽车品牌纷纷聚焦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正苦于造车的关键一步——量产。
再来看腾势这个中国首家中德合资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品牌诞生6年之后,仍然很轻易的就被舆论风口捕捉,其实更能反映的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弱小,放到大环境中看,腾势6年注册资金达41亿,看似很多,实则不然,四年产品换代3次,并且始终领先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累计向市场交付超万辆产品,这些实质性的成果,对于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实,这更能解释,为何戴姆勒与比亚迪坚持投资腾势,腾势的潜力及合作优势都是股东信心的来源。
关于第二点,则是外界大多忽视的一点。从北京车展腾势发布会上可以注意到,2018年腾势将进一步拓宽销售及服务网络,加强与奔驰核心战略经销商集团的合作,进入更多城市的多家奔驰店,销售及服务网络以覆盖全国一线和绝大部分的省会城市。换言之,腾势已经在重点布局渠道建设,而这也是各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渠道的建设无疑也需要钱。

借助奔驰渠道,腾势能实现渠道的快速扩张,并具备明显的成本、管理等优势,在产品品质上,腾势还是具备明显的说服力,销售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汽车也同样如此。腾势的销量虽难以与其品质的标杆性等量齐观,但百年老店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生力军比亚迪的这一投资,又仅仅是看到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吗?从比亚迪公告中的两点核心内容分析,不难找出戴姆勒比亚迪增资腾势背后的逻辑,一句话简单概括:腾势的未来仍然可期。
我们也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