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毫无悬念地发布了新的 10.5 英寸 iPad,iOS 11 和新的 macOS。

面对着这些新系统和新产品,赞美声不绝于耳,指责声同样不小。老实说,一个系统只要仍然在更新,批评声就不可能消失,除非……这个系统跟 CarPlay 一样,看起来都要被苹果遗忘了。
CarPlay 没被苹果遗忘,它仍然在 WWDC 上露了脸,但是苹果并没给 CarPlay 带来任何更新,而是在 iOS 11 里加入了「驾驶勿扰模式」。

为何能将用户的手机操作行为转移至 CarPlay 的苹果,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隔绝驾驶员与 iPhone 的联系?只要体验过 CarPlay 及其生态系统,或许就能对个中缘由有所了解。
苹果自带的软硬件光环使得无论苹果想要做点啥,多少会让一些人先入为主地去设想一个美好的未来。当他们开始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拓展到汽车,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时,这种遐想只多不少。
2014 年 4 月,苹果正式发布了 CarPlay。正式登场前一年的 WWDC 上,它还有另一个名字,iOS in the car。我们不难透过这个名字理解 CarPlay 比起汽车厂商自研中控的优势,它应该继承了苹果 iOS 中创造的流畅、简洁、美观的使用体验。

事实证明,无论是设计还是易用性,CarPlay 都要比同期汽车厂商的作品高一个档次,难怪 The Verge 在发现了 CarPlay 的问题之后仍然会给予这样的评价
在苹果发布 CarPlay 的时候,汽车中控屏幕恰好处于一个变革期。为了让玩手机上瘾的车主们在开车的时候也能在手机上安全地完成一些基本操作,汽车厂商和软件公司、芯片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汽车厂商当然想继续掌控自己的供应链,和汽车行业的老牌供应商一起研发更好用的中控系统显然是首选,然而他们也需要寻找更加熟悉软件开发的软件业巨头来提供支持,所以微软、黑莓等老牌厂商都在这个市场占领了一些高地。
强如微软,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推出了 AutoPC。后续的事情咱们这里不考究,只需要知道日后福特发布的第一代 SYNC 语音操控系统,还有起亚的 UVO 等一些中控操作系统都有微软的底子。

(AutoPC 中控,图片来自:Pocketpcfaq
说到福特 SYNC,就不得不撤出另一个在车载中控系统市场有点建树的公司,它就是黑莓。福特在早期的 SYNC 开发中与微软合作,后来则是放弃了微软,在最新一代 SYNC3 中改用了黑莓 QNX。
QNX 既是一个操作系统,也是一家公司的名称。这个操作系统诞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嵌入式系统市场开发。汽车是后来 QNX 的一大应用场景,现在 QNX 甚至成立自动驾驶研究中心,开干自动驾驶汽车,成为黑莓公司的有一个发展机遇。

(搭载 SYNC 3 的林肯大陆中控)
或许微软和黑莓在汽车中控上所做的努力使他们成为了不少汽车中控操作系统的基础,这些「前人」的成绩似乎就是一些行业人士眼中苹果 CarPlay 的未来,自然地也会对 CarPlay 有很多期望。
如果 CarPlay 真的按照当初的期待成长起来,CarPlay 现在可能会像特斯拉中控大屏一样成为一个大卖点。
事实并非如此,CarPlay 确实是部分汽车的卖点,但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苹果和消费者,似乎都没像关注新 iPhone,新 iOS 一样给 CarPlay 很多的重视。
首先,CarPlay 说到底只是车载中控系统的一个子功能。
启动别克 GL8 Avenir 引擎的那一瞬间,中控屏幕上显示的是别克集成了 OnStar 的中控系统,只有当我们用 USB 线连上 iPhone 的时候,才能在中控屏幕上点击 CarPlay 的图标进入 CarPlay 的界面。坐进搭载了 SYNC 3 的林肯大陆时,迎接我们的是 SYNC 3 自己的操作界面,CarPlay 会在手机连接车辆之后自动弹出,我们也能在 SYNC 3 的设置项里禁用 CarPlay。

(别克 GL8 Avenir 上运行的 CarPlay)
CarPlay 发布之初的那些设想看起来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相比起一个完整的车载中控系统,CarPlay 只不过是一个微小的 App 投射功能。我们在 CarPlay 上用的网易云音乐、地图其实都是手机 App 的投射,并非真正运行在中控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所以本质上 CarPlay 只是 iPhone 的附属功能,距离一个「操作系统」的地位还非常遥远。
与其把 CarPlay 看作是苹果进攻汽车业的野心,我们其实更应该把它看作是苹果和汽车厂商用来吸引用户的一个功能,类似于福特的 AppLink 和一些汽车厂商、移动设备厂商合作推行的 MirrorLink 标准。

(支持 MirrorLink 的中控屏幕样机,图片来自:YouTube
其次,CarPlay 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
出于安全限制,CarPlay 只能兼容一些适合在开车时使用的 App,典型的几大类无非是通话、导航、音频。而且,由于苹果官方对于 CarPlay 软件的审核更为严格,很多用户无需 CarPlay 也能直接通过蓝牙听歌打电话,所以软件开发商不那么需要费劲为车载中控做额外的开发。
做的事情少,CarPlay 很多功能还和车载中控自带的功能有冲突。比如,我希望在开车的时候顺便导航,而车载中控的导航系统也能用,我为什么要再连接个 CarPlay,使用 CarPlay 内置的导航呢?音频方面的功能就更加如此了。

(CarPlay 内置的苹果地图,数据来自高德地图)
不可否认,汽车厂商还是挺给苹果赏脸的,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 200 款车型支持 CarPlay,只是在实际发展中,CarPlay 并没有沿着我们当初想象的道路前进。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 CarPlay 已经有一定硬件基础的当下,人们在开车的时候还是无法离开自己的 iPhone。
比起智能手机,汽车的软硬件结合可谓是复杂多了,而且个中还涉及到很多安全问题,所以汽车厂商在面对苹果、Google 这样的车载系统新兵时,不会轻易允许苹果开发的软件参与太多的车辆控制。我们能在自带的车载中控里调整座椅,调整转向助力,却连氛围灯也无法在 CarPlay 和 Google 的 Android Auto 中调整。

CarPlay 功能少,这也不能只怪汽车厂商。上市三年间,苹果只是对 CarPlay 作出了有限的更新,比如引入停车点标记功能,优化了音乐 App 的控制逻辑,增加本来就应该有的应用快捷切换功能。如果说 CarPlay 上市之初还能得到一些前沿消费者、后装厂商的追求,那 CarPlay 这几年里缓慢的更新和 MFi 认证等门槛只会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当初的兴趣。
开车的时候驾驶员能干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那几个选项——导航、听歌(广播)、蓝牙打电话。如果软件公司开发的中控系统没法接入更多车辆数据,就意味着他们很难把自家系统的影响力拓展至更加深层次的汽车交互中。
所以,哪怕苹果的设计和交互再出色,Google 的地图和 Google Assisstant 再怎么智能,汽车之心(微信号:Time2Drive)认为汽车中控和仪表盘的变革,重点还是在于汽车厂商的思路。


(雪铁龙 C6 的仪表盘)

豪华品牌如奥迪、宝马、奔驰在中高端车型中推出的 MMI、虚拟座舱、iDrive、COMAND 操作系统的发展有目共睹,虽然有些需求还是更适合用手机搞定,但随着每一代车型的升级,这些系统跟汽车与驾驶员的联系越发紧密,成为开车时不可缺少的软件「伴侣」。
尽管其他层次稍微低一点的汽车厂商在中控和仪表盘的创新中不一定能产出令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只要车机供应商和汽车厂商愿意不断以一个开放的态度整合优秀的软件产品,找到适合自己车型的软件形态,总有机会做出「爆款」中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