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汽车文化相比起欧美国家可以说要相差有一段距离,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没有汽车文化。很多时候我们从父辈人口中倾听到的,从泛黄的相片里捕捉到的,那些汽车的“身影”正是我们独有的汽车文化。今天,我们就透过这些曾经的老照片,来追寻一下属于我们自己的汽车文化。

追寻国内汽车文化的源头,首先我们就要从新中国的长子一汽开始说起。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的汽车品牌,我们且不说现在发展的如何,单说一汽最早的解放卡车就是不少老辈人口中的回忆。而在我印象里聊解放的人总是离不开“戈兰”这个词。

还有当年的北京吉普212,上山下海无所不能,“开锅”也是随时随地。所以老辈人记忆里的212车里,总是放着油桶和水桶。而那个年代开车的司机更是相当于半个修理工,开车出门不会修那可就“瞪眼瞎”了。

在过去,很多人买不起汽车,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走。所以像老解放这样的卡车就成了建国初期人们心中对汽车的初印象。随着后期的改革开放,民用车市场被逐渐打开,这时候人们对汽车的印象就不单单只是停留在解放车上了。

夏利在早些年间也曾一度是人们心中标榜的“好车”。在刚刚开始准许私人购买汽车的时候,能拥有一辆夏利不仅仅是说明一个人有钱,在这背后的另外一层含义往往是说这个人关系广。因为最早夏利开始对外销售的时候,也是需要有单独的批条才能购买的,很多人买不到就是因为有钱没有批条。所以早年开上夏利的人多少都是“关系户。

那时候除了国产车以外进口车也有在国内被熟知的车型,被称为“大头鞋”的菲亚特126P就是其中一款。126P在早期进入国内时也算是国内头几批的民用车和出租车。在它的老家意大利,菲亚特126P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也是意大利最成功的小型车之一。不过在国内,“开着一只找那只”的段子始终都是人们口中对126P的深刻印象。

另外一款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进口车它的名字总被老辈修理工们调侃,它就是波罗乃兹。波罗乃兹在国内流行的那个年代让人印象深刻的就要属它掀背式的车尾,在哪个满街军绿色的时代,一辆掀背车开在街上所带来的回头率可是不低。最主要的是,早期的波罗乃兹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汽车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除了上面说到的车型以外,还有很多在老照片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汽车。

老照片里记录下的很多汽车身影,是一代人的回忆,也是我们独有的汽车文化。这些文化和回忆也一直被老辈人们津津乐道……好了,回忆多了就伤感了,看完文章还是好好上班吧!

精选阅读

同样为400km续航 腾势和比亚迪e6如何选

接送孩子们的坚实堡垒 解读美国校车文化

遇见龟速行驶那些苦恼事儿 我该怎么办?

舒适平顺一如既往 试驾雷克萨斯NX300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