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系统分两版 电池材质都不同
按照野马新能源的官方说明,野马EC70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的三电系统大不相同。
由于现场车辆只有智享版,也就是使用独立式电机控制器,软包电池组的版本,因此我们下面的三电系统图解均为智享版车型。

智享版车型的发动机舱,电机控制器采用独立式,也就是充电、控制、DCDC等每个系统一个盒子,独立分开。

电机控制器。新上市的伊兰特EV与帝豪EV300使用“3合1控制系统”;北汽EU系列以及比亚迪多数车型将高压分线盒整合,成为“4合1控制系统”。野马EC70智享版的几大电控系统则各自独立分开。

全部采用金属高压环形端子的普通紧固方式,避免出现漏电或脱接的情况。

高压配电盒。

所谓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表面看光溜溜的一个盒子,真正各路接口都在后面藏着呢。中间最粗的两根是从电池接过来的电池主回路,右边两根单独的母线去电机控制器,左边小的航插接慢充或者小三电。在盒子最下方的两个粗线是连接充电模块的线缆,没有出现在照片里。不过相对来说,航空接头的可靠性一般,不太适合用在小型乘用车上。

被高压配电盒压在下面的是充电模块,液冷的。

由于还是试验车,车内的线路尚未进行优化,显得十分杂乱。据说之后量产车线缆的长度还将进一步优化,避免无意义的长线。

ABS总泵,来自博世品牌的配套产品。

大口径制动总泵带真空助力器以及刹车油壶,同样也是来自于博世品牌。

纯电动车的电动空调压缩机,采用南京奥特加生产的涡旋式电动压缩机,制冷剂也使用常见的R134a。经过简单的对比体验,感觉比燃油车版本的空调制冷速度略快,效果更强。

在高压分线盒之下,机舱内最下方,布置的是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所有车型均配备防溜坡及蠕行功能,尽可能保持与燃油车驾驶模式一致。

前悬挂为麦弗逊独立悬挂,带组合式梯形副车架,车辆为前驱车。

后悬挂为E型多连杆独立悬挂,带梯形副车架。从结构上来看,没有给后驱传动轴留出所需的空间,所以野马EC70应该不会出现四驱款。

底盘的电池包pack,离地间隙不错。需要注意的是,无论18650圆柱形电池还是软包电池,都是电池包内部结构不同,并不影响电池包Pack的造型,因此无论用任何一种电池的车型,底盘电池外观是一致的。电池的充放电策略做的很保守,所以电池包没有做独立冷却,也就是说电池包没有液冷。

车辆的慢充接口位于车身左后,传统加油口的位置。你们知道快充口在什么地方么?

如果不是经高人指点,我是真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车辆左前保险杠的位置。

为什么野马EC70一款车,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三电系统呢?我个人分析,可能更多是出于商业原因。虽然野马新能源2012年就成立了,但起大早赶晚集,至今尚无一款拿得出手的产品。当看到市场火热,政策向好的时候心中百感交集,就拉了好几个技术方案供应商来研发新能源车,多头并进以数量换速度。而眼下新能源车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不同供应商体系也都基本成型,因此多头并进就得到了百花齐放的结果。使用惠州蓝微、以及国能的18650电池是一套方案;使用超威软包电池是另一套方案。两个方案都接近完成,研发也都花了不少钱,哪个都舍不得放弃,干脆一样出一个,看市场反应再进行调整。可能对于财大气粗的品牌来说,统一动力系统类型比较重要,但是对于野马这样一个还没有过硬产品的新生新能源企业来说,先生存、后发展才是眼下最核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