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蔚来对自研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举办了一次技术研发讲解会,该技术将对车辆运动性得到整体控制,兼顾运动、舒适、安全。另外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NT2的三款车型ET7、ET5,还有即将发布的ES7,都将陆续搭载该技术。

什么是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

蔚来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是中国首个全栈自研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将率先搭载于ET7上,结合同样是自主集成开发的底盘硬件系统,ICC可以对底盘舒适性、操控性、驾驶性,进行全面设计和调教,目前已经集成了冗余驻车、空悬、减振器等控制功能,同时还支持跨域融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通过FOTA升级,可以灵活、快速迭代。

自研底盘的优势

在过去底盘控制的相关技术一直被国际厂商所拥有,造成底盘控制还有集成,成为整车研发中的黑箱黑盒。之前底盘是以满足基础驾驶体验为主,零部件独立控制,各自为政,开发过程中,高度依赖供应商开发支持,开发时间长,制约因素高,造成主机厂缺少底盘深层次功能集成开发能力,导致车辆仅满足实现基础驾驶,体验扩展功能少且慢,驾驶体验相对单一,沟通成本也同样可观。

而蔚来自主研发之后ICC后,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沟通环节大幅减少,开发周期缩短,新功能和复杂功能的开发,也更加灵活。一般会用1.5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快速的FOTA的升级(之前要八到九个月)。

多种驾驶模式 兼顾驾控和舒适不同需求

用户可以拥有更多种的驾驶模式,兼顾操控和舒适性,多自由度、个性化的自定义驾驶模式,后续将持续支持新的其他驾驶模式以及智能功能的上线,增加了底盘各部件之间的协调合作和完整性,安全也可得到保证。

对于首款ICC开发,这个开发横跨整车工程和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由中国、欧洲多地三百多位该领域的专项人才进行研发和测试团队,整个的研发耗时不到两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完成了多轮的极限测试,比如高温、低温、高原等等,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测试。在同行里面,也是研发效率堪称高效。

底盘域控制器ICC的意义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底盘不再是纯粹的机械集成,软件的加入,让底盘开发垂直整合能力大幅提升,所有零部件融会贯通,提升整车动态性能边界。而底盘的电子化和智能化也会满足更丰富多样的用户个性化需求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交互性,更大的可能性。

底盘域控制器ICC可保证车辆的冲击平顺性和更快的余震控制,另外在操控性的提升也是会影响转向,例如转向感受,转向精准,车身跟随更加敏捷等。底盘给自动驾驶系统、座舱系统提供承载平台,这也是蔚来汽车自主研发智能底盘域控制器的更关键的目标;将会让下一代NAD自动驾驶,拥有更丰富的驾驶体验,控制车辆的四驱分配,制动、转向、悬架等功能,使整车更智能,能够实现驾驶员的预期,最大程度的提升车辆的动态性能,从而扩展蔚来的功能边界。

自研的智能底盘域控制器ICC将会让车辆在未来有着高度的个性化,依靠不断搜集和识别用户的个性化驾乘数据,通过人车交互和自学习迭代,提供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驾乘体验,同时可以实现跨域之间的互相备份,极大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自动驾驶场景的安全性。

所以蔚来跨域融合控制的自研能力是将来必备的核心能力,尤其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现在的主机厂全栈自研能力体现在对软硬件的高度整合,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从过去的串联式变成以车企为中心,各级供应商紧密围绕在周围的模式,软硬件皆有,软件自研,根据设计定义和功能的需求,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