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会做到全球第一
建约车评:家用SUV,现在完全是一片红海啊?你们的产品会有什么差异呢?
李想:如果我们拿50万的价位放在这里,我们的整个的造型设计,绝对是50万里最豪华的,排在第一位的。因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真正设计过豪华车的大型SUV的设计团队,我们把英菲尼迪的核心的人都挖过来了,英菲尼迪是全球唯一一个在中国设计中大型SUV的企业。你有没有中大型SUV的设计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可把车设计的很大,但看它所有的元素依然是小车,而且并不豪华。
第二个,我们在智能方面,会是压倒性的优势,比特斯拉也会是压倒性的优势。
建约车评:压倒性的优势会体现在哪里?另外为什么你可以做到?
李想:一是我们就是特斯拉用户,二是他们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因为特斯拉的短板是用了linux系统。也就意味着以后,它作为一个智能终端,体验会非常糟糕,它地图很糟糕,因为没有人现在在linux上开发地图。比如它想在地图上做O2O,没有这种可能;它想在linux系统上做上强大的支付,没有可能。比如我去一个停车场,用ETCP,我为什么要掏手机?简直荒谬。我觉得还没有一辆车,把车做成一个真正的终端。
我觉得车和手机的关系,不是手机和车互联,而是手机和车都跑在同一个云上,完全同步,车可以完成手机所能做的所有事情。
上车我还要连手机蓝牙,我觉得这个都是很荒谬的事情。
我们刚好赶上一个好的时间节点,我们用Android For Car来做这个系统,做强大的量身定制,支持真正的多屏交互。然后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终端。
你让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包括用QNX的企业一下子要转过来,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的。这是我们运气比较好的时间节点。
增程没增加多少成本
第三,在整个地体验上面。你开起来是纯电动的体验,但没有任何里程的限制。很简单,你让用户选一个300km的车,和一个不限里程的车,不用考虑充电问题的车,但每天使用体验没有任何差别的。会怎么选?
建约车评:理论上还是要看成本,一方面是使用体验,一方面是成本。
李想:对。
建约车评:从体验角度毫无疑问是选择后一种车型,但是增加了增程之后,它会增加多少价格?
李想:没加多少。(大笑)
建约车评:这样啊,但你至少要加增程器吧。
李想:是的,但这个东西的成本并不高,比电池成本低得多。我通过增程器达到650km的里程,和不需要依赖充电桩,这个650km的里程,换成电池,成本比增程器增加10倍左右。而且车身增加了很多重量,天天得背着这个电池。你想想,如果要达到650km的里程,电池包需要七八百公斤重,而我增程器这样的系统,只用100公斤,出点头,外加35kwh的电池。
传统车越用越差智能车越用越好
建约车评:对智能汽车而言,包括新的总线架构、自动驾驶系统,包括你说的用Android做的车联网OS,这几个东西对未来的智能汽车都非常重要,你们的第一代的SUV,哪些会有比较大的突破。
李想:第一,我们肯定可以做到整车OTA。第二个在智能化体验上,我有信心在全球排在前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发一个OS,或者说OTA系统,我就问你一个问题?慕尼黑有这样的人才吗?东京有这样的人才吗?
建约车评:当然没有了。
李想:其实你会发现全世界,几乎只有4个城市有,就是中国BAT所在的城市以及美国的硅谷,底特律也没有,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建约车评:我觉得这个是中国的产业链的优势。你觉得整车OTA这个能力,哪些部件的OTA是用户能够感知的?
李想:我觉得用户每一个方面都能感知得到。包含自动驾驶场景越来越丰富,我的车的性能不断在优化,我的外部应用不断在优化。无论是我的大车还是小车,它应用的场景不同,但都是有生命力的产品,都会跟着你一起成长。
建约车评:从整车OTA的功能来看,是你用来解决传统的汽车开发硬件和软件难以协同的方法?
李想:我觉得不是为了那个,我的目的是让车能够不断地成长。
建约车评:同时也能够解决相同的车型需要出很多配置包的问题。
李想:因为用户买了一辆传统汽车之后,就是它最好的状态,越用越差。而买了一辆智能汽车之后会越用越好。
在今年底之前储备10亿美元现金
建约车评:产品这块差不多,最后问几个运营的问题吧。第一个我觉得融资还是非常重要,看昨天你们有一个消息,融了6.2亿,看好像主要是老股东吧,只有少许新股东?
李想:这是我们的A3轮,因为A2轮做完之后,老股东觉得后悔了,老股东都开始加码,疯狂地加码,所以我们A轮是融了24亿元,总共拿了27.55亿元。
建约车评:27.55亿,我看你们估值已经到了100亿,99点几吧。我算了一下,因为很容易就算出来。(车和家备注:A轮的估值是65亿元)
李想:因为他是一个A股上市公司嘛。另外还有一个20亿的长期债务,所以我们的资金还是很充足的。
建约车评:所以大概有五六十亿的资金,我看之前还有一个40亿的产业基金?
李想:那个暂停了。
建约车评:那B轮你们准备在什么时候完成?
李想:我们现在正准备启动B轮,大概今年之前完成。这样呢,我们预计储备资金超过10亿美金,基本上够我们做到盈利了。
建约车评:你们预计什么时候能够盈利?
李想:我们估计可以在2020年可以大规模盈利。
建约车评:那就是说B轮的融资,将覆盖所有的生产、运营?
李想:还有研发。
建约车评:从产品的布局上看,一个是0-30km,0-500km,还有一个是30-100km?
李想:0-100km吧。
高估了传统车企的能力
车和家的工艺领先传统企业4-5年
建约车评:从共享出行的角度上看,如果一旦模式跑通,产能的供应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李想:因为我自己的整个生产效率都保证了,我对整个的质量、制造工艺的控制都非常强了。别人以为我们是互联网的,对这些不了解。其实我们招这一块的都是传统的人,另外我们在做更前沿的一些东西,接触最前沿的供应商。我们这些同事,运行了一年多两年后,基本上认为我们现在的工艺远远领先于他们原来的企业,甚至领先4-5年。
建约车评:为什么?
李想:因为我们做的东西不一样。比如我们做的SUV,与奥迪Q7,XC90的品质没有任何差别,我们的供应商都是一样的。我们同样涉及到钢铝的混合,铝的焊接和铆接,在处理不同表面的工艺、生产的工艺,它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你每天都在解决这样的产品的问题时,你的成长速度完全不一样。和你做一个10万左右的车的能力完全不一样。
建约车评:我看你们的那个SEV生产工厂焊接的自动化超过90%是吧?我看到国内捷豹路虎在常熟工厂的焊接自动化率是85%,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
李想:因为每过几年技术都会进步,现在建设的任何一个焊装工厂都会这么做。因为机器比人便宜。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只要规模稍微上升一点,机器就比人便宜,而且质量也更好。过去那种,工人拿着大摆臂焊接,其实不划算的。就是个经济效益。
建约车评:从制造质量的角度上看,一方面你们用成熟的传统车企的人才,另外有一流的供应链,最后是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厂,从这几个角度保证制造质量。还有其他一些层面上的措施吗?
造车的难度在于零部件和管理的复杂
李想: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关于制造,无论是李斌还是我们都是不看好的。为什么不看好呢?互联网造车你们过去没有经验,而造车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们从2015年7月成立到现在已经两年多时间了。我觉得造车的难,分成几个层面:
一个难,是源于传统——零件复杂。一个汽车,1万多个零部件,少一个螺丝都组装不出来。研发36个月,试验,多少公里的过程,任何一个点都不能少。我们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其实这种复杂,是应由系统来解决的。
你的系统足够强,这种复杂就能化解,所以我们一上来就非常注重IT系统的建设。
另外一个难是管理的复杂。管理上我们并不比传统厂商差,甚至要好得多。比如很多车在发布的时候,其实造型很丑。我就问一个问题,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吗?
建约车评:当然知道。
李想:那他们为何不改呢?因为改一个造型,几乎需要3-6个月,哪怕是一个很细的东西。层层上报,来审批,在上报过程中还需要看不同人的喜好。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管理模式,最后一班不专业的人来决定造型。
建约车评:造型评审,委员会产品。
车和家做一个造型优化只需2小时,传统车企需3个月
李想: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决定。他们改一个造型,像攀珠穆朗玛峰一样难,哪怕是攀完珠穆朗玛峰之后,改的东西还不是想要的,所以就没有动力来改了。
作为我们呢?改一个造型的优化,2个小时足够。不是我们拍脑袋,而是我们有更强的决策流程和系统,和很好的授权体系。我只需要我的造型设计师和我的工程师来匹配,来修改哪些数据?修改是怎样的?然后把修改信息同步给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然后整个公司所有的数据都同步完了。
所以,造型有无限的动力来不断地优化造型。我们不是比别人造型能力更强,而是别人做完一次的时间,我已经做完50次了。那这50次改进一定会变得更好。
方方面面都如此,比如轻量化,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讲轻量化。但发现车重没什么变化,因为轻量化没有给他带来利益上的好处,又会带来结构化的风险。对我们则不一样,我们的轻量化能力非常非常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做不到轻量化里程是达不到的,我们是生死问题。
建约车评:他们的重量都在哪里?
李想:我们做了一个中大型的SUV,还带一个增程器,重量控制在2.3吨以内。而且是35kwh的电池,三个电机。钢的结构,当然我们用了一些铝的混合。这就导致同样是一个车架,我们的成本是铝的1/3。这些都是管理产生的。
再比如我们建设工厂,很多人都质疑。我们在2016年8月10日在常州奠基,乐视在浙江奠基(签约),我们是10月中开工的,10个月以后,我们的车下线了,里面的自动化程度和特斯拉没任何区别。所有的员工看了之后认为领先原来的企业4-5年,整个制造工艺的水平。
李想:另外一个难,是面向未来技术的难,包含整车OTA,VCU控制,操作系统的定制,BSP架构,包括自动驾驶这一块。这些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储备,这些人才并不多。你可以看看做VCU(整车控制模块)的人才,是不是陆陆续续都分布在互联网造车企业里去了;做OTA的人才,都出现在三个主流的互联网造车企业里了。
好的创业企业应该是愿景驱动的
车和家建立1年时就开始意识到人的问题
建约车评:这方面传统车企薪资是没有竞争力的。
李想:但是人才抢得是非常难的。这个需要我们的整个管理对人才是有吸引力的。对他们而言,在于之前来的人快速成长,并向他做背书,这个企业非常好。
所以我在管理上,你可以看到,我不去参加什么发布会。我觉得还是时间、精力有限。
大家觉得造车很难,更多的是难在管理上。所以我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管理方面,我们确实解决了很多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大概一年多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在拉帮结派了,这在所有的汽车厂商、包括初创的公司里面都有,是默认的,但我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
拉帮结派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利益,一种是没有安全感、抱团取暖。我发现就是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的人员非常的多样化,有奔驰的、宝马的、有北汽的,都有。他们在过去工作中,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也没怎么换过工作,他们是抱着一个梦想来到车和家,我们要做一个NB的产品。但在顺风顺水的时候都好说,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沟通一次出现问题,沟通两次出现问题,沟通三次出现问题。你让一个北汽的和一个奔驰的去沟通,他不在一个语境上,他就会缩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地去。这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这些大型机构里面的人,普遍一份两份工作经验,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流程化的东西,其实他们在更高纬度的沟通力和更高纬度的领导力上,并不是特别突出。这不是他们人的问题或性格方面的东西。
我说忘记这些东西,我们给你提供一些方法论。教你怎么去聆听,听都不听怎么建立信任?教你怎么去说,不要搞原来国企的那一套,告诉你怎么做你不要问为什么?我抽你脸!怎么能不问为什么呢?这是个知识型社会,又不是个奴隶型社会。
教他们怎么去沟通,怎么找到问题,不要去搞浆糊,把问题清晰化,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怎么去反馈问题,不要去死扛。反馈自己的问题,反馈别人的问题。
慢慢让大家尝到甜头。
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解决了,建立不了的信任都建立了。和外部的伙伴也更信任了,我们的供应商觉得,和我们的关系更像合作伙伴,而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
所以我们的团队没有拉帮结派,不需要。
不试图改变人的性格,靠方法论解决问题
建约车评:其实这是挺难做到的。
李想:再往后呢,会出现互联网的人会看不上汽车的人,汽车的人会看不上互联网的。互联网人会觉得汽车的人效率太低,做事太死板。汽车的人觉得互联网人太不严谨,太儿戏。
我们招的人都是挺强的人,大家在同一个屋子下面,但在不同的世界里工作。大家的目标和判断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很多事情达不成共识。
同样,我要提供方法论来解决问题,不是改变人的性格,改变不了。而是说我们怎么让他们有效达成共识。
做任何事情,能不能把用户是谁、用户需求、我们的目标、达成这个事情的路径讨论出来。而且讨论不要讨论什么是非,而是要集思广益,讨论这个事件,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投票。原来三四个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用2个小时就全解决了。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太阳,一个坐标,相同的判断标准,和工作尺度。
这个时候,大家不再互相看不上了,而是慢慢认可了。汽车的人发现,这班小家伙们,给我做几个程序,然后我原来天天重复做的东西就砍掉了,我们每天出去试个车,所有的数据都自动倒到我的电脑上去,效率真的变高了。而做互联网的人,也看到了,汽车是一个真正的工程,需要一个详细的日程的安排,每天要完成什么样的东西,都很详细。